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

中考历史中国近代化进程解析

类别:中国历史 日期:2019-8-5 6:54:28 人气: 来源:

  “中国近代化进程”是近年来 考查的热点,同时也因知识点多、史实纷繁复杂成为中考复习中的难点。为了帮助广大初三考生更好地复习这一热点难点,教育小编日前采访了市友谊中学的老师,请她就这部分内容向同学们作以分析和点拨。 重点内容分析 中国的近代化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的、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的变化。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就是从鸦片战争开始,为了自己的,从被动防御国家的征服开始,继而不得不主动学习,将自己融入到世界近代化的大潮之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的、经济、思想文化领域都不断地发生着改旧换新的变化。 指导点拨 1、运用发展的观点认识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及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2、运用图示法将中国近代化的过程表示出来(如,从器物制度思想)。3、运用对比分析方法分析历史知识,理解它们的相同点或不同点。4、运用整合教材的方法,如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可以以“背景代表人物基本内容发展历史意义”为线索,提高梳理知识和驾驭知识的能力。5、本主题涉及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知识,复习时应联系史实,总结经验教训。 中考命题透析 这是一个新的主题,也是近几年考试的热点。近年来,各地中考对本主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洋务运动的目的、内容,康梁的维新变法活动,辛亥的性质、进步性及局限性,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代表人物等。本主题是中考命题范围的重中之重,每年都有考题出现,同时热点问题也不回避,图表寓于其中,历史与现实在本主题中存在着最佳结合点。本主题应是今后中考的重点命题所在,有可能向考查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发展,题目也将从知识型向综合型过渡。 综合问题归纳 制约中国近代化发展的不利因素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的近代化是一条坎坷之。制约中国近代化发展的不利因素有:1、先天不足:资金缺乏、技术落后、人才奇缺、思想。2、面临的障碍:外国资本主义的、,封建的阻碍,官僚资本主义的。3、缺乏正确的道:外国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而中国却是先重工业后轻工业。4、缺乏安全的:帝国主义的侵略、。 从太平、戊戌变法、辛亥的特点分析留给后人的历史教训 太平是伟大的反殖反封建的农动,它沉重打击了中外;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起到了启蒙思想的作用,大大推动了资产阶级思想的;辛亥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这三次运动都未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这说明,在近代中国,无论是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派,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的任务只能由来完成。 比较戊戌变法与辛亥的异同点 相同点:1、产生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的加深。2、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民族危机。3、影响: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爱国和进步意义。4、实践结果:都失败了,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的民族危机依然严重。5、失败原因:客观原因是封建的强大,都与袁世凯有关。主观原因是本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和时代的局限性。6、两者都属于资产阶级运动,都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不同点:1、代表阶层:戊戌变法代表的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辛亥代表的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的利益。2、变革的手段和目的:戊戌变法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政体,辛亥用手段清的,建立资产阶级国。3、性质: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辛亥是资产阶级。4、戊戌变法没有触及封建土地制度,辛亥主张用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取代封建土地所有制。5、实际影响:戊戌变法的基本被废除,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辛亥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使的观念深入。 示例 今年的考生应格外关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化的问题,注重中国近现代历史前后知识的联系。如,化是我国近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有关史实回答: 1、列举中国近代史上推动化进程的重大事件,概括说明中国近代化的特点。 答案:戊戌变法、辛亥、新文化运动、新主义。特点:与的斗争激烈,化的进程,逐渐由资产阶级化向社会主义化转变。 2、简述20世纪40年代为争取所做出的努力和斗争。 答案:召开七大并通过了《论联合》的报告,提出废除,建立联合;赴重庆谈判并签订和平建国纲领《双十协定》;1949年9月召开协商会议,通过《共同纲领》,起了临时的作用,成为新中国的施政方针;成立新中国,人民当家做了国家主人。 3、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实现化实行了哪些重要制度? 答案:实行合作的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等 4、当前我国加快建设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有利于国家巩固和社会稳定;有利于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化;有利于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 5、通过化的进程,你有何认识? 答案:化历经了一个曲折的历程,要不断发展、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由到、由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命题分析:该问题的设置既注重了课本的基础知识,又注重了相关知识前后之间的联系和政史知识的渗透、融合,体现了一定的基础性和综合性。 王老师说,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归纳,尤其是对近两年 的解析,不难发现中考试题追求的效果:稳定、连贯,既在“情理之中”,又在考生“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即试题紧扣教材重点,反映时政热点,既贴近生活和实际,加强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又充分发挥了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引导了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试题稳中有变,变中求新。“意料之外”即着重考查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和现实社会的能力,增强了试题的思维含量;同时还从增加试题的性和探究性入手,发挥了考试的导向作用。“同学们明确了中考试题的设计意图和方向,在复习中做到知己知彼,那么在中考中定会稳操胜券。”我和坐台女的那些事

  财成国际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豪杰历史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