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杀人不见血
编者按:天眼探空、“蛟龙”潜海、神舟、高铁疾驰、云端联桥、南水北调……五载风雨前行,携手砥砺奋进。一项又一项重大工程由蓝图为现实,背后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赓续奋斗,才让“中国梦”的触角上至、下至深海,凝聚起,更惊艳了全球。为了迎接十九大的召开,中国青年网记者深入一线,探访这五年来激动的重大工程建设经历,用文字和影像镌刻下属于这个时代的青春印象。敬请关注“大国重器 青年力量”系列报道,为祖国成就与民族未来喝彩!
中国青年网8月1日电(记者 李拓)2017年5月31日,位于西长安街北侧的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悄然撤下围挡,露出线周年来临前夕,这座筹建于1959年的首都十大建筑之一,完成了它的第一次改扩建。改扩建后,军博的建筑面积达到15.3万平方米,接近原来的2.5倍。
7月21日,习总来到改扩建后的军博,参观了“铭记历史开创强军伟业——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主题展览”。他强调,我们要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在新的起点上把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巧合的是,承担此次改扩建任务的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旗下中建八局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兵转工”企业,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西安指挥所。就在此次改扩建中,中建八局的建设者们克服了许多新的困难挑战,最终打赢了这场没有硝烟却具有历史意义的“战役”。
7月27日,习总参观过的展览正式面向,大量群众纷纷赶来先睹为快。在所有人里,一些此前常来参观的观众发现,军博变了,变得更加气势磅礴、整洁庄严!
“作为建设者,如何传承原有造型风格和展陈空间记忆,让‘旧在新中延续,让新在旧中生长’,是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难题。”中建八局军博项目经理张学锋说。
在改扩建工程初期,为了对原有展厅进行加固,施工人员对军博的外部墙面进行了拆除。其间,为了工程临长安街一侧的整洁外观,中建八局仅用15天就完成了军博13000平方米南立面外的脚手架和围挡搭设。
为了军博原有南侧展馆的“修旧如旧”,以及由南向北“生长”出的新馆与原有风格一致,建设者们在设计环节沿用老建筑经典的纵向三段横向五段的构图手法,形成“新老一致”的美学节奏。细部以旧续新,抽离老馆经典的山花、柱式、檐口、柱廊等基本构成元素,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实现建筑生命的一脉相承。主体呈支撑升起形态,空间结构以汇聚升起呼应新老馆的融合,实现了时间与空间的延续。
对于老军博迷来说,最为熟悉的便是军楼顶端直径达6米的镀金“八一”军徽,以及正门上方悬挂着的毛亲笔题写的“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金字巨匾。而在此次改扩建工程中,施工项目部采用了特殊工艺,不原物一分一毫的同时,对它们进行了专业的纯人工清洗。
而正门牌匾下的军博老馆铜门,是用战争时期的炮弹壳熔铸而成,每扇铜门高6.25米,重2吨。在此次新馆建设中,项目部传承了老铜门纯铜模具铸造的施工工艺,同时为老铜门安装了电动开关系统,解决了此前难以人工开关的问题。
如今正在举行的“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主题展览”,展厅便是有军博老馆延伸到了新馆之中。项目部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新馆老馆最明显的分界就是东西向的玻璃环廊,环廊以南便是老馆。
中央兵器大厅长136米,宽64.5米,高27.96米,顶部悬挂7架退役飞机,地面停放15架飞机、2艘战舰、2枚东风导弹、若干门大炮,是全国博物馆类中的最大展厅。
大厅房顶悬挂的7架飞机总重达到16.307吨,吊装人员经过多次测算、模拟,才选定了飞机的挂点。承受这些“大家伙”的,则是面积近9000平方米、自重就达892.2吨的钢架屋盖。
为了保障绝对安全,中建八局项目团队利用软件对钢屋盖进行深化设计,运用整体提升安装施工技术,使屋盖一次整体提升成功,并且在悬挂飞机后仅仅沉降8毫米,创造了中国建筑的又一个奇迹。
项目总工邵学军说:“这是一个人流量极大的公共建筑,安全是重中之重。拼装完成后,提升过程中,我们会对屋盖变形进行实时,万无一失。”
对于以中央兵器大厅为代表的军博全部展区而言,高度高、空间大是最大的特点。为了承重,中建八局在整个项目施工中,采用承插式盘扣多功能速接架脚手架支撑体系,完成了面积8万平方米、最高处达11.5米的高支模施工,创造了中国应用面积最大、用量最多的高支模施工记录。
改扩建后的军博,楼面承重力达到每平方米3.6吨,是普通高层住宅楼承重的18倍。就此军博也成为中国博物馆中拥有最大承重量的展厅。
“做建筑行业的,可能一辈子也就做十个大工程。但是有多少人能够干成这样有意义的项目啊!”走在军博改建后的展厅里,中建八局军博项目部的赵露明满是对记者说出这番线年一毕业,赵露明便加入了军博项目部,一干就是三年。他说:“我以前就特别喜欢军事,上学的时候还参加过比赛。军博成了我人生的第一个项目,这就是吧。”
因为承担的工作需要在室外作业,赵露明被晒得黝黑。同事们把他刚参加工作和项目完工时的照片做了对比,一眼望去判若两人。
“这三年天天都是节点,半夜打电话就要马上起来,”赵露明这样回忆道,“为了沟通工作,我最多一次一个小时接了一百多个电话。那个时候我每个月的话费都要五六百,手机也因为磕碰和高温换了好几个。”
虽然三年里赵露明只回过两次在河南的老家,可是他说自己不后悔。因为在这里有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
临危受命20天完成地下二层21000平方米装修、440天主体结构全部封顶、总结完成国家专利10项、完成省部级工法4项……也就是在赵露明们如此的努力下,军博改扩建工程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
“人生难得几回博,千载难逢在军博”,这是在中建八局军博项目部流传最广的一句话。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在这里建设者们把自己比作“老兵”,把28个施工段看做28场“战役”,最终完成了建设任务,向历史、向人民交上了一份满分的答卷。
本文由海南柴油发电机组 www.hnjqc.cn整理发布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