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世界历史 > 正文

2018年《史学理论研究》顾问和编委联席会议召开

类别:世界历史 日期:2019-2-18 15:00:26 人气: 来源:

  钱包颜色与财运

  《史学理论研究》顾问和编委联席会议2018年 9月 9日,《史学理论研究》顾问和编委联席会议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召开。《史学理论研究》主编汪朝光研究员汪朝光(《史学理论研究》主编,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首先代表编辑部同仁感谢大家的光临和对的帮助与支持。《史学理论研究》常务副主编吴英研究员吴英(《史学理论研究》常务副主编、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从四个方面简要介绍了最近两年来的工作情况。中国社科院期刊审读专家东研究员东(中国社科院期刊审读专家、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作为的退休老编辑,简要回顾了《史学理论研究》自创刊以来的历史,指出引领风气,对推动中国史学理论研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18年9月9日,《史学理论研究》顾问和编委联席会议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召开。在本次会议中,首先由主编汪朝光研究员致欢迎词,接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期刊处刘普处长介绍社科院期刊的现状和管理方面的举措。其后,由常务副主编吴英研究员作两年来的工作汇报,接着由世界史所东研究员从审读专家的角度谈对办好的改进。顾问和编委在会中畅所欲言,对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对存在的问题也直率指出,并就如何办好刊物提出他们的意见。的几位编辑也分别谈了自己的办刊感想和。以下是会议部分发言的主要内容。

  汪朝光(《史学理论研究》主编,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首先代表编辑部同仁感谢大家的光临和对的帮助与支持。他认为,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在当前高校重组这样一个激烈竞争的背景下,如何继续改进,如何继续在全国期刊方阵中名列前茅,需要各位顾问和编委的鼎力支持,各位出谋划策。汪主编还就如何做好论文选题,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像中法建交60年、从世界视角考察中国的五四运动、韩国的三一运动等世界史、东亚史、中国史的大事,如何从史学和史学史研究的角度策划选题,都是明年应该予以关注的。他还强调,这些选题如何在研究中以理论为统领,特别是以唯物史观理论为统领,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刘普(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期刊处处长)首先对给予了表扬,指出办的很有特色,如召开顾问和编委联席会议,可以充分听取意见;还有就是由研究室办刊,能够体现编研结合的优势;严谨的办刊风格是办好刊物的。接着他简要介绍了中国社科院所办刊物的总体情况和面临的问题。他指出,尽管社科院所办刊物在学术界享有崇高声誉,但期刊的进一步发展也面临很多掣肘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有三点:一是定位问题,编辑工作通常被定位是科研辅助工作,严重挫伤了编辑们的工作积极性;二是经费问题,一方面稿费的资助标准偏低,另一方面也面临有着各种条条框框的;三是编辑职称评定面临诸多困难。他,应以更平等的态度对待编辑工作,为编辑们创造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吴英(《史学理论研究》常务副主编、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从四个方面简要介绍了最近两年来的工作情况。首先是编辑部对一些好的传统做法的传承,像继续保持科研人员办刊的传统,编辑具有较高的专业学术素养;继续保持强烈的阵地意识,是国内历史类中唯一设有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研究栏目的;保持发掘培养有潜质的青年学者、尤其是博士研究生的优良传统,目前每期都至少有一篇博士研究生写作的论文。其次是根据2015和2016年两次顾问编委联席会议提出的,不断改进工作。例如,保持刊物特色,只发史学理论和史学史的文章;减少刊发本编辑部的文章;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加大开门办刊的力度,“请进来”就是通过编辑部每年办的两次学术研讨会发掘好的作者和文章,“走出去”就是鼓励编辑部科研人员多参加学术会议,发现好的作者和文章。复次是加强编辑工作的流程建设,向流程和管理要质量。目前从收稿到出刊都有一套严密的工作流程,而且在整个工作中贯彻流程的。最后是办刊存在的问题,目前史学理论研究的发展正处于低谷期,好的作者和好的文章不多,可能会影响刊发文章的质量;院里一些办刊政策对编辑积极性的影响,如科研任务加重影响了科研人员对编辑工作的精力投入;编辑人员不足。他希望各位顾问和编委多提宝贵意见,我们将在此基础上,继续改进的工作。

  东(中国社科院期刊审读专家、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作为的退休老编辑,简要回顾了《史学理论研究》自创刊以来的历史,指出引领风气,对推动中国史学理论研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史学理论研究的低落和自身的一些问题,也使一度处于低谷中。近年来,在顾问编委的意见和编辑部自身的工作努力中,工作有了很大改进,这些成绩与经验都需要认真总结。他认为,相较其他刊物,《史学理论研究》的编校质量有提高、马克思主义史学专栏有深度、内容方面出现的问题较少。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不是前沿的问题还在讨论;对最新研究理论和方法的追踪和反映还不够;信息量不够,如书籍介绍栏目如何确实反映学术界的最新。他设立专栏,专门刊发短小精悍、反映思想火花的文章,同时强调刊物一定要把握时代的脉搏。最后他提出四点:1.继续提高和保持编校质量,对新编辑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指导。2.选题要有突破,关注真正的前沿问题,增加信息量,并在争鸣上多做文章。3.在栏目设置上应对学术界起到引领作用,每期都应该有几篇重头文章。4.注意国际、国内融为一体的动向,拓展电子版、预出版和微信号。

  陈启能(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作为的第一任主编,肯定了取得的进步,同时提出一些改进意见和:1.研究人员办刊的传统应该继续保持,人员应该得到,可以从其他研究室聘请一些科研人员兼做编辑。2.外审制度,只有少数编辑部没有把握的送请外审。3.要办好,必须做到对作者心中有数,即要有的基本作者、建立学者档案、与作者常联系、发现和培养作者,及举办读者评刊会等。还要对每一期发什么文章心里有数,抓住重点;要开好圆桌,给作者充足的写作时间,这样发文才能更有收获。还应该把重点放在刊发理论文章上,需要加强组稿,同时加强与国际、国内学者的交流,把的时代特色体现在期刊的文章上。

  廖学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提出,应该重视世界历史研究者队伍的建设和扩大,编辑部就面临人员缺少的问题,编辑既要办刊又要做好研究,不加强队伍建设是不行的,何况当前史学理论研究人员越来越少。他还指出,史学要重视理论研究,像有些马克思主义理论问题讨论的还很不够,必须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要对学界起到的引导作用。最后他,编辑部是否可以围绕中非论坛,民族解放运动、苏联的解体等专题组织文章。

  于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作为的第二任主编主要谈了三个问题。1.应该刊发什么样的文章,答案很明确,即具有原创性的高水平的文章,而且这些文章必须对学科发展、对当代学术发展有贡献。史学理论文章不能空对空、理论对理论、范畴对范畴,而是要理论联系实际。他也提到外审问题,指出不能完全按外审意见办,发与不发的决定权在编辑部。2.要明确发表文章的目的,是为当代中国史学理论发展服务。例如,介绍外国史学理论和方法是应该的,但我们要取其精华,为我所有,而不能对其采取仰视的态度。大国有其自己的文化边疆、战略边疆的概念,我们也应该有我们自己的定义和解释。再比如,明年是新中国建立70周年,对70年的新中国历史学,要有辩证的态度,既看到成就、也看到不足。3.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方面,大有文章可做。最后,他本刊应保持创刊以来的好传统,加强和史学学者的联系、加强和高等院校的联系,共同探讨一些理论问题,开拓思维,提高意识。

  邢来顺(华中师范大学教授)从其个人研究出发提出:一是注重选题,二是在新形势、新技术支持下,对原始文献资料加强介绍。如早期人向美国的移民问题,有很多新的德文资料、文献被发现,应予以介绍。就如何突出刊物的前沿性,他提出,一是应加强现实关怀,如1919年是世界历史的节点,西欧的衰落与第三世界的兴起,再如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家乡史研究的兴起等,都可以进行专题研究。二是追踪史学研究最新动态,其中一些可能不是当前的主流,但却可能反映新的发展趋向,像地区史研究。最后,他,刊物应重点刊发史学理论研究文章,但能否把史学史作为自然的延伸,名正言顺放进来,这样期刊内容可以更丰富。

  刘德斌(大学教授)指出,办刊有很多困难,刊物取得现在的成绩很不易。他强调了的定位问题,这还涉及到史学史与史学理论、中国史与世界史、历史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问题。对此,他从自己的国家关系研究的实际出发,指出本刊在国际关系与史学结合的角度上有很多主题可以挖掘,如区域国别史研究等。要办好,选题应该具有跨学科的性质,他可以开辟跨学科栏目。

  韩东育(东北师范大学教授)肯定是越办越好。对于外审问题,他认为出于一些实际考虑可以理解。他也提到了的定位问题,特别提到应加强历史哲学问题的研究。他强调,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介绍,必须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这样才能为国家制定政策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撑。他还提到中国必须有自己的历史叙事、史观的主体化和长线化、理论与历史事实研究结合等问题。最后,他提到区域史研究的重要性,认为这是文化戍边、学术戍边的大事,刊物应该对这方面的研究予以重视,为其提供发表的平台。

  李庆新(广科院研究员)首先介绍了国内海洋史研究的情况,指出其中很多主题具有前沿性,刊物以后可以在这方面组织一些。其次,他指出必须重视发掘青年学者,他们是史学前沿领域研究的主力,这些青年学者不单是指国内的,也包括国外的。最后,他介绍了他参与编辑的《海洋史》的办刊经验,指出在专题研究的安排上需要前瞻性和前期设计,也就是应该专题化,由此引导学界的关注,将研究推行深入。在怎么做选题时,他也提到了区域史研究的重要性。

  张越(师范大学教授)指出如下几点,1.文章仅仅介绍外国的新方法、新理论是不够的,必须有我们自己的立场和观点;2.肯定外审制度的必要性,但强调发与不发的决定权应该在编辑部;3.本所人员发表文章的数量不能绝对,好的文章还是要发;4.栏目设置上应增加信息介绍,比如新书介绍、与史学理论有关的重要学术会议信息、重要学者来访、重要书籍和项目的追踪报道等;5.关注青年学者的培养;6.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栏目办的好,学术性很强,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但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最后他提到马克思主义史学与的关系问题,指出要用辩证的标准看待,避免片面化和极端化。

  晏绍祥(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指出,期刊影响力下降是现在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现在可读物太多,所以必须要抓住读者。而要抓住读者,就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1.如何开门办刊的问题。他,组织热点问题的讨论,比如过去就组织过有关魏特夫东方主义的讨论,可以保持这种好的做法,发起对一些热点问题的讨论。2.在栏目设置上应该扩大信息量,可以增加一个栏目,对前一年中国史学理论研究状况作出评述。3.对一些问题组织相关讨论,如新清史、全球意义下的互动等。4.做好宣传工作,如开设微信号,既可以扩大学科影响,也利于吸引好的稿源。

  景德祥副主编汇报了他在2018年4月参加国家新闻出版学院(培训中心)举办的第53期中央单位在京社科类期刊主编岗位培训班的收获与感想。他说,培训班上关于期刊行业在新时代遇到的挑战以及发展机遇的报告尤其使人印象深刻。他认为,报告中所展示的新带来的技术浪潮不久也将席卷社科类学术期刊,《史学理论研究》必须为此做好准备。

  编辑部董欣洁副研究员说,各位参会老师的发言让人获益匪浅,促进了自己对编辑工作和科研工作中一些重要问题的思考,今后会继续加强史学理论的学习。

  编辑部副研究员说,各位顾问编委提出的意见和为刊物以后的发展提出了方向,但同时也让我们深感责任和压力。她以区域史研究为例,指出在刊发文章时出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她认为,应开通微信号,扩大的影响。

  最后由汪朝光主编做总结发言,他肯定了各位顾问编委对提出的宝贵,并对会上大家热议的几点,如鼓励年轻作者、外审制度、策划和栏目化等问题予以回应,并再次感谢各位顾问编委对的支持,希望他们以后继续为的发展出谋划策。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豪杰历史网- All Rights Reserved